詹天佑:唐山走出的“中国铁路之父”
滦河大铁桥巍然屹立于滦河之上,铁桥上的颗颗铆钉如同老人斑光,人们很难想象出120年前詹天佑站在桥边,呼吸着冀东大地春天的气息,仰望着自己的第一个杰作正式落成时的心境。当时只是单纯地想用积累学识报效祖国的他,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竟被后人尊称为“中国铁路之父”。
自从28岁跟随国外工程师修建关内路,5年里,詹天佑从未离开唐山这方热土。走出唐山后,他先后参与、主持修建的关外、新易、京张、路,成为我国早期铁路的典范,为我国铁粤汉、汉粤川等铁路路网的规划,线路的勘探、设计、施工,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。
其实,詹天佑从事铁路建设历经无数波折。1872年,年仅12岁的詹天佑以自己的聪慧考取了清政府筹办的“幼童出洋预习班”。他怀着学习西方“技艺”的理想到美国就读,作为120名留学人员之一,与吴仰、唐绍仪等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,亲眼目睹了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,对机器、火车、轮船及电信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。有的同学由此而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,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:“今后,中国也要有火车、轮船。”
詹天佑于1877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,并专攻铁路工程。在这批留学生中,最终只有两人取得了毕业证书,其中就包括詹天佑。
回国后,詹天佑满腔热忱地积极投身修筑铁路事业。然而,当时的中国,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,英雄苦无用武之地。詹天佑被迫改学驾驶海船,入福州船政局马尾船政学堂学习,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“扬武”号当了一名炮手,后又担任“扬威”号驾驶官。1883年,中法战争爆发,第二年,讨伐中国计划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,蠢蠢欲动。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,甚至下令“不准先行开炮,违者虽胜亦斩!”这时,已担任“扬威”号驾驶官的詹天佑便私下对“扬武”号管带(舰长)张成说:“法国兵船来了很多,居心叵测。虽然我们接到命令,不准先行开炮,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。”由于詹天佑的告诫,“扬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,沉着机智地指挥“扬威”号左来右往;避开敌方炮火,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“伏尔他”号,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。
对于这场海战,上海英商创办的《字林西报》惊异地赞叹:“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。“扬威”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,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。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,鼓足勇气,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,在水中救起多人··. . . . ”
马尾海战的烟云渐渐散去,詹天佑被调人广东博学馆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。整整7年,他完全脱离了梦寐以求的铁路工程,每天与海洋和舰船打交道,但他并未就此气馁,始终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虽然人生之路总有磕磕绊绊,但詹天佑无论是在福州船政局学轮船驾驶,还是在广东博学馆任教,他都是认认真真地学、踏踏实实地做。即使后来身居高位,也坚持“视公事如家事,以己心谅人心”的原则,“不因权利而操同室之戈,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”。在铁路建设实践中,他归纳出的欲求国家富强必须发展工业,欲求交通事业之畅达必先统一章程,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,成立工程学会、培育工学人才等创业思想,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内容来源:寻访交大之星
沈阳 | 苏州 | 深圳 | |
天津 | 厦门 | 广东 | 湖南 |
济南 | 安徽 | 浙江 | 西藏 |
河北 | 郑州 | 北京 | 南京 |
上海 | 常州 | 东莞 | 广西 |
青岛 | 海南 | 云南 | 唐院 |
校友动态
交大新闻
往期推荐